一直期待到兒子可以吃副食品的月齡
關於副食品添加的月齡建議分為兩大派系~哈哈
有些人抱持著晚點嘗試避免過敏或腸胃不適
在小兒科黃醫師專業的角度替(副食品)食用時間下了一個很中肯的註解與建議 文章參考
每個媽媽們都會花許多心思在製作副食期待孩子頭好壯壯
只是在大膽嘗試與小心翼翼兩者之間往往是難以拿捏
畢竟有些父母本身就有過敏體質
加上現在的大環境的影響父母親就算沒有過敏
孩子也是有可能會有過敏體質這樣的狀況產生~
很多時候與狀況常常是無法避免與預期
我是個介於大膽與保守之間的媽咪
在孩子副食一開始的選擇會使用最溫和的十倍粥
吃ㄧ個禮拜之後我會開始幫寶寶添加適合初階食用的食物泥增加變化與味蕾的嘗試
十倍粥沒有味道就算是我們大人連吃好幾天的食物也會膩
更何況是喜歡新鮮感好奇心又重的寶寶們
大致上我1個禮拜會添加1-2種的新食材讓寶寶適應
基本上一個新的食材吃3-5天若無拉肚子/身上起疹子任何變化
就可以再嘗試另一種新的食物一樣吃3-5天觀察寶寶的情況
不需要因為害怕過敏而讓他一直每天吃同樣的食材
剛開始嘗試副食可以讓食材多樣化 少量嘗試 不需一定要吃到多少的量
1歲之前要以奶為重,對於副食不要操之過急
有些寶寶真的挺愛吃副食
有些寶寶卻是沒什麼興趣吃副食品
而奶則是每天都一定固定要喝的
就算開始吃副食也不要太快取代一餐奶
循序漸進式的慢慢取代即可
4-6M的寶寶一天大概吃5餐奶(奶量每個小孩不一定)
7-9M的寶寶若副食吃的不錯(副食品的量有到達150CC左右以上)
就可以開始減少一餐的奶,一天4餐奶
這些觀念是我看書上還有問過許多有經驗的媽咪/醫生歸納出來的
當然未必適用於每個小寶寶,大家可以參考就好。
關於副食一天吃幾餐?
4-6M:一天吃1-2餐的副食(量先不用硬性規定...若寶寶吃到一半有排斥的反應
就不要硬塞)這樣寶寶才不會越來越抗拒吃副食喔^^
這個月齡的階段以嘗試與練習吞嚥為主。
7M-8M:2餐
9M-10M:3餐(可調整成與大人吃三餐的時間餵食,方便又可以與爸媽同時用餐)
11M-12M:4餐(多增加一餐副食就可以減少一餐奶)
*******************************************************
十倍粥與糙米粥
4M-5M這個階段我先選擇白米與低敏的食材來製作餵食
基本上先以蔬菜與五穀根莖還有稀釋過的蘋果汁為主
十倍粥作法:(剛開始嘗試副食吃1-2個禮拜)
將白米洗淨,加入等比例的水
白米:水=1:10
電鍋放入1杯的水
然後待粥放涼之後用果汁機打成糊狀(要打很細緻)
糙米粥作法:(十倍粥已經嘗試1-2禮拜以上可以考慮加入糙米)
糙米的營養價值比白米來得高
只是糙米不容易煮爛
我的做法很簡單
將白米.糙米洗淨,白米:糙米=2:1,加入等比例7杯水(等於七倍粥)
靜置浸泡1個小時後電鍋放1.8杯的水(近2杯)
這樣的作法就可以將糙米煮爛了呢~
一樣粥放涼後用果汁機打成糊狀
糙米不好消化一定要攪拌到非常細緻才行!!!
************************************************************
食物泥(皆可與粥攪拌餵食增加豐富性與味覺變化)
寶寶的最愛營養價值滿分-健腦高纖南瓜
南瓜營養豐富且全面,果實內含有糖類(包括澱粉、葡萄糖、果膠、果糖、戊聚糖、甘露醇、其它膳食纖維等)、
維生素、蛋白質、多種氨基酸、脂肪等成分。在3大產熱營養素中,南瓜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脂肪含量很低,為很好的低脂食品。
南瓜還含有較豐富的鉀、鈣、鎂,而鈉含量較低,微量元素硒、鐵、鋅含量較豐富。
南瓜作為高鈣、高鋅、高鐵、低鈉食品,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食用,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和防治高血壓。
含有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較高。
其胡蘿蔔素含量為西瓜的8~20倍,是維生素A的優質來源。此外南瓜還含有葫蘆巴鹼、南瓜籽鹼、可溶性纖維及甘露醇等功效成分。
南瓜所產生的熱量與小麥、玉米相當,蛋白質的含量相當於菜豆、洋菜,維生素A的含量相當於番茄,維生素C的含量高於黃瓜。
作法:
任何品種的南瓜都可以。
雖然南瓜的皮很營養,但是怕因為洗不乾淨殘留細菌
還是建議大家削皮再給寶寶食用。
可以先削皮再入電鍋蒸或是連皮切塊蒸好後將南瓜部分切下
將南瓜洗淨 切小塊或大塊狀
電鍋外鍋放入1.5杯的水 將南瓜蓋上防止水分蒸發(如圖)
將蒸好的南瓜放涼之後用果汁機加少許水打成細緻的泥狀(如圖)
視力與骨骼的守護神-頭好壯壯花椰菜
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C、蛋白質及硒、鈣等成分,鈣質含量不亞於牛奶的分量,
維生素C含量特別的高,是番茄的4倍多,可提升免疫力;維生素B群可維持神經系統的健康。
可增強抵抗力、促進生長、維持牙齒及骨骼正常、保護視力、提高記憶力。
花椰菜為十字花科植物容易漲氣,不要一次吃太多量。
作法:
將青花椰菜的根去除只保留花的部份來製作
將花的部份用成小朵狀用水浸泡5-10分鐘(反覆清洗2-3次...避免農藥殘留)
水煮滾,將花椰菜燙熟(3-5分鐘隨即撈出...煮太久營養素會蒸發流失)
將花椰菜撈出放入冰水中(為了綠色蔬菜的保鮮)
再將冷卻後的花椰菜放入果汁機中打碎(使用果汁機加點水可利於攪拌)
高鈣高纖鐵質豐富-大力水手菠菜
菠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胡蘿蔔素、蛋白質、礦物質、鈣、鐵等營養。菠菜中胡蘿蔔素含量略高於胡蘿蔔;
維生素C的含量比大白菜高2倍,比白蘿蔔高1倍。一個人一天只需吃100克菠菜就可滿足肌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
菠菜中所含的礦物質主要是鐵質和鈣質,菠菜有補血、止血的效用;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
葉酸可以改善貧血;胡蘿蔔素則具有延緩細胞老化與保護眼睛的功能。
作法:
使用菠菜的葉子製作寶寶副食
將菠菜葉一片片用流動的水清洗乾淨
水煮滾 將菠菜川燙撈起放入冰水中(有利於保鮮)
再將菠菜放入果汁機中攪拌打細即可
味道清甜寶寶接受度高-副食入門款紅蘿蔔
胡蘿蔔的粗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消化功能;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可保持皮膚的光滑。
研究證實,胡蘿蔔亦有降低血壓、降低血糖之功效;在漢方認為,紅蘿蔔有補血的作用,
且含有豐富營養素,故紅蘿蔔汁被喻為「活的血液」。
大地的蘋果-香滑綿密寶寶愛馬鈴薯
馬鈴薯主要成分為澱粉,但是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鉀,在歐洲被稱為「大地的蘋果」。
除了維生素C和鉀之外,還含有蛋白質、醣類、維生素B1、鈣、鐵、鋅、鎂等營養素。
馬鈴薯中的維生素C,可保持血管彈性,預防脂肪沉積在心血管系統;
而鉀則可與體內多餘的鈉結合,具有降低血壓、預防腦血管破裂的危險。
另外,馬鈴薯中的纖維素較細嫩,不會刺激胃腸的黏膜,是很好的制酸劑。
*若馬鈴薯表皮發芽勿食用 其中的龍葵素會引起中毒 一定要注意*
作法:
將馬鈴薯與胡蘿蔔切成片狀或小丁狀(因紅羅蔔不容易熟不宜切太大塊)
電鍋放入1.5杯的水 將兩者食材分別放入碗中 蒸
蒸好之後再將紅蘿蔔與馬鈴薯分別用果汁機打成泥狀
馬鈴薯屬於根莖類加水一起打成泥較好打寶寶吃起來也不會太乾
寶寶便便順暢-增加飽足感又營養豐富的地瓜先生
番薯又稱地瓜,含有蛋白質、醣類、膳食纖維、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磷、銅、鉀等營養素。
番薯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且含有微量的蛋白質每100公克中僅含有1公克蛋白質,適合減重者食用。
番薯中含有黏液蛋白可以維持血管壁彈性,使壞膽固醇排出,保護呼吸道、消化道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的情形。
生番薯中含有腸胃消化酵素抑制劑,會影響人體消化吸收,因此生食番薯容易產生打嗝、腹脹等不適症狀。
番薯最佳的食用方式,應經過較長時間的蒸煮,使所含腸胃消化酵素抑制劑被高溫分解破壞,食用後就不會出現以上症狀。
*發芽地瓜不可食用*
作法:
將地瓜表皮用水反覆洗乾淨 削皮 切小塊狀
電鍋放1.5杯水蒸熟
用果汁機加少許水打成泥
其他小叮嚀:
1.食物泥可單獨吃也可與粥混合攪拌餵食
通常蔬菜類的味道菜味會過重 寶寶接受度不高
可以加入稍有甜味的食材如:紅蘿蔔.地瓜.南瓜混搭較好入口
2.嘗試新的食材時 盡量在白天餵食觀察寶寶一整天身體情況
3.盡量讓寶寶習慣坐在餐椅上吃飯 習慣從小養成
4.餵食副食要在餐與餐之間,奶-副食-奶
例如:早上10:00(奶) 12:00(副食品) 14:00(奶)
奶與副食至少間隔2小時
5.副食品若製成冰磚 建議冰磚5-7天就要食用完畢
若1個禮拜沒有吃完 剩下的冰磚建議不再食用 以利於食材的新鮮度
6.製成冰磚後的食材 不同的食材必須分開存放
7.加熱方式:可使用隔水加熱.溫奶器.電鍋.微波爐
我自己本身是習慣用電鍋加熱(電鍋水放少許即可...馬上就好不費時又能完全加熱)
加熱過後的副食若沒餵完不建議再度冷藏 必須倒掉 下一餐重新另外加熱新的
(食材碰到口水容易氧化變質)
8.以鼓勵代替責罵 不強迫 不以量取勝 不與其他寶寶比較
每個小孩對副食品的接受度都不同
對於食材的喜好也是不同的 食量跟消化也都不同
只要寶寶成長得宜 就好
9.其他這個月齡適合吃的食材還有很多種
像是高麗菜.甜菜根 蘋果 作法都是打成細緻的泥狀 餵食
小小分享 小小紀錄OWEN的副食品小記
也歡迎媽咪們一起交流喲^^